免息配资公司 街巷读城,从古蜀到民国——街巷读城·历史篇研学活动_华兴街_成都_书院街街道

一条街巷何以串联起成都古蜀至民国的历史记忆,8月10日,由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学院、书院街街道华兴街社区主办的“街巷经纬·百年华兴”街巷读城研学活动在华兴街、天涯石、大慈寺举行,此次研学活动以“街巷读城·历史篇”为主题免息配资公司,带孩子们在2公里的空间距离内完成千年历史时空的转换。

在书院街街道内,还有古蜀文明的遗迹?没错,那就是著名的天涯石,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。唐初骆宾王曾以“地角天涯渺难测”咏吟此石,天涯石与支矶石并称古蜀文明大石崇拜的两大遗存,见证着成都平原从新石器时代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沧桑。在天涯石边,孩子们惊讶地发现现代屋基与古石之间竟有0.3米的沉降差,“原来房子会跟着时间慢慢长高”,这个发现让孩子们兴奋不已,他们开始在街巷里寻找其他“被吃掉的时间痕迹”。

展开剩余69%

研学活动第二站来到了大慈寺,这座始建于唐代的皇家寺院,曾拥有96院、8524间殿宇,其规模令苏轼惊叹“精妙冠世”。玄奘在此受戒的五年,不仅奠定了中国佛教史的重要坐标,更让成都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禅学重镇。

与大慈寺一街之隔的江南馆街遗址,则以考古发现实证着唐宋成都的繁荣。2008年发掘的4条铺砖街道呈十字交错,最长达220米,其人字形、回字形砌法与车轮碾压痕迹,仿佛能听见千年前车马粼粼的回响。当看到考古发现的排水渠时,孩子们自发组成“侦探小队”,用放大镜观察渠壁的车轮印。“这些凹痕是不是古代共享单车的停车场?”天马行空的猜想引来阵阵笑声,却意外贴近了《砌街记》中“甓道如砥”的记载。

随着研学的脚步转场,孩子们来到了始建于清朝的邮电局大厦,这座由加拿大建筑师设计的西式建筑,其红瓦铜丝、拱形门窗的细节,与街对面传统川西民居形成了奇妙对话。1935年重建时采用的防腐木结构技术,在成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
而光绪年间扩建的华兴街,则以“商业场”的诞生书写着民国成都的商业传奇。从劝业场到东风商场,这里不仅是西南地区首个综合性商场,更是新文化运动的传播阵地。悦来茶园里“近者悦,远者来”匾额,与茶客们听川剧、摆龙门阵的喧闹声交织,构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烟火长卷。

从天涯石到华兴街,孩子们在2公里的空间距离内完成了从古蜀到唐宋、从明清到民国的时空对话,街巷对城市历史记忆的保存方式,得益于成都“成名未改,城址未变”的特殊性。街巷不仅是交通的脉络,更是文明的载体,它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:历史从未远离免息配资公司,它就在我们每一次转弯的街角,在每一块被岁月打磨的砖石之中。

发布于:四川省